当当当当~!又到了每周三下午的理化生数字化实验非限定性选修课啦!转眼学期已经过了大半,课程也开展了10次了——这30个实验,小伙伴们都学会了吗?是否有更多创新探究的想法呢?欢迎留言和小编交流哦!
.5.19周三下午,师生们又迎来了本学期第11次非限课!都有哪些新主题呢?
生物:高橼绿萝黄叶、绿叶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对比
在上节课中,我们对比了绿萝黄叶、绿叶的叶绿体数量(数码显微镜观察)与叶绿素含量(分光光度法对比),发现黄绿叶的叶绿体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叶绿素含量差异明显。
往期参考:
合肥八中本学期第10次理化生数字化实验非限课!
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就需要有捕捉光能的色素——叶绿素,那么绿萝黄叶、绿叶的光合作用速率会有差异吗?
黄绿叶间的呼吸作用会有差异吗?
我们不妨设计实验来对比一番。实验思路:分两组对比黄叶、绿叶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测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首先,我们打孔相同表面积、数量的黄叶与绿叶小圆片待用,确保控制变量!
而后,分为光合作用组与呼吸作用组。
光合作用组的黄绿叶分别放置在2个瓶子内,浸泡在碳酸氢钠溶液里(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保障二氧化碳供给,参与光合作用),瓶子上方插上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产生含量的变化。
呼吸作用组的黄绿叶也分别放置在2个瓶子内,为避免光照,促进呼吸作用产生,外面裹上锡箔纸不透光,瓶上插上氧气传感器,监测氧气含量被消耗的过程。
??????
化学
梁曼君双指示剂滴定法测定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浓度
一、实验目的 测定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二、实验仪器
pH传感器、滴数传感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三、实验试剂
0.5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和NaHCO3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原理
碳酸是二酸弱酸,因此碳酸钠的中和反应也是分两步的。普通的滴定实验中,可以用“双指示剂”观察这两步反应。
1.滴入酚酞,颜色由粉变无色,反应H++CO2-3=HCO-3
2.再滴入甲基橙,当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时,反应H++HCO-3=H2O+CO2向上
通过pH-V曲线,可以观察到两个突跃,即对应两步反应的计量点。
而碳酸氢钠与盐酸滴定时,只在甲基橙变色范围内发生一次突跃。
若待测液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通过两次突跃对应的体积,可以求出混合物中二者的浓度。
四.实验步骤
分别用盐酸滴定碳酸钠、碳酸氢钠单独溶液,再滴定二者混合溶液。滴定混合溶液时,在滴定前先滴加酚酞,待酚酞褪色后,立马滴加甲基橙。
物理 殷明伟
◎用双缝干涉法测光的波长
实验目的:
理解双缝干涉的实验,能安装和调试仪器。
测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原理:
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装在单缝前)成为单色光,把单缝照亮。单缝相当于一个线光源,它又把双缝照亮。来自双缝的光在双缝有边的空间发生干涉。遮光简的一端装有毛玻璃屏,我们可以在这个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并由λ=d/l
Δx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器材:光学衍射套件、轨道、数据采集器、电脑。
实验过程:
用光传感器可以更方便的演示双缝干涉实验
依次安装仪器,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传感器。
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板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平行,二者间距5cm~10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件。
并观察电脑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的最小。
由公式可知。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波长最短。
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波长越短,频率越大。
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