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饭桌上经常会有这样一道菜:凉拌黄瓜。说起黄瓜,不仅可以当作饭桌上的一道菜,清热解暑,还可以当作美容神器,顺发护肤。那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被叫“黄瓜”,而不是“绿瓜”?
黄瓜原本叫“胡瓜”,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那为何改名叫“黄瓜”呢?跟后赵王朝的皇帝张勒有关。张勒是羯族人,当时的人们习惯叫羯族人为胡人。在张勒登基做皇帝之后,认为称呼“胡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于是下令: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不能用“胡”字,违令者斩。
有一次,张勒召见地方官员。面见皇帝,是多么庄严的事情,前来面圣的人都是穿着得体的,唯独襄国郡守樊坦直接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张勒一见,大怒,问他为何穿打了补丁的衣服前来。樊坦突然被皇帝问话,很是慌乱,不知要怎么回答。
他随口就说,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自家的衣服财物都掠走了,自己很穷,只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说完这句话,樊坦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胡人”,这是犯了杀头之罪啊,于是赶紧磕头认罪。皇帝见他低头认罪,没有再继续追问。
谈完国事之后,就开始例行午膳了。在宴席上,张勒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这是什么?樊坦也知道皇帝是在故意考察自己,于是说:“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皇帝听了之后,满意地笑了,没有再追究这件事。
说起“黄瓜”,还真和它的外观有联系。我们所看到的绿色的黄瓜,是因为它上面有叶绿素,如果把它放在室温较高的地方或者低温加热,叶绿素就会变成叶黄素,黄瓜就会呈现黄色。所以在张勒设的宴席上,盘子里的黄瓜是黄色的,也不为奇。
在古代,人们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大多是等到黄瓜自然蒂落,完全成熟的时候才吃。在那时,黄瓜的外观就是黄色的,里面的籽也是黄色的,不过口感会显老。后来人们发现黄瓜是绿色的时候口感更脆更好吃,所以就在黄瓜还是绿色的时候就摘了下来。
现在你知道黄瓜为什么不叫“绿瓜”了吧!生活中到处有你熟悉但是又不能解释的小知识,等着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