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青岛日报」
□余瑞新
城市有序生长,“更新”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年青岛“两会”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港城联动”“老城复兴”被写进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为青岛城市更新列出了年度目标。对于市北区来说,历史城区更新的步子则迈得更早一些。
年5月,市北区广兴里等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正式开园,它像一粒益生菌,注入青岛历史城区更新改造系统,不断发酵。随即,市南区中山路宁阳路等片区启动,青岛老城复兴的路径逐渐明晰——优选一些历史建筑先试先行,运用“社会资本+平台公司”等方式,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实现更新。
市北区在老城更新中,特别强调“有机”更新。何为“有机”?在词典中,对“有机物”是这样定义的——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这些生命元素对应到城市更新,也应该是构成生命活体的系统。
在这个理念下,城市更新,与修缮保护不同,至为重要的是产业导入。历史城区的特性决定了其自身对文旅产业的天然吸引力,仔细梳理我国各大城市历史城区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这也是多数历史城区更新的“捷径”。但是,市北区却对这个“黄金地块”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激发这一片区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答案是“四新”经济。由此,“产业导入+休闲消费”便成为市北区历史城区有机更新的底层逻辑。
作为老城区,往往民生欠账多、发展压力大。在市北区看来,历史城区更新,实质就是要解决老城区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过去两年,市北区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期间,围绕党建、开放、创新、改革,市北区形成了“航贸金”产业高地、RCEP试验基地、六个千亩、1+6+N等多个抓手,这个大的基本盘,就是赋予勃勃生机的“有机”系统。
产业导入并不能立竿见影,也非一蹴而就,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如今,市北区历史城区的产业落位已进行二次调校和深化,汇聚了新金融、创意设计等新业态,博物馆、美术馆、咖啡馆等极具文艺情调的“打卡地”。在“有机”理念下,需要有些培育的耐心、成长的恒心、崛起的决心。
“快干”不等于“盲从”。“针对历史城区的修缮改造、产业导入,可以开展头脑风暴,但出手必须谨慎。”日前,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调研历史城区项目时如此强调。他指出历史城区是青岛的文化之根,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立足于未来城区发展、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等通盘考虑,寻求最大公约数后做决定。
历史城区,曾经璀璨过,其上叠加的,应该是光和温暖。此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