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近年来许多欧洲学者还把镁列为仅次于N、P、K的植物第四大必需元素。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对硫酸钾镁和水镁矾进行了大量试验,主要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和云南等地进行,涉及作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等,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表现效果不一,即使同一种作物其增产效果也有一定的变幅,但总的趋势为镁肥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
年白由路等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个土壤样品中有效镁(水溶性镁和交换性镁的总称)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1.2mg/kg-.9mg/kg不等,平均含量为.6mg/kg,地区间变异性较大。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的推荐施肥指标,可以将土壤有效镁含量分为5级(如表-1),当土壤有效镁含量大于mg/kg时,对于一般作物可以不推荐施用含镁肥料。结合下图-1,可知我国土壤有54%的土壤需要不同程度的补充镁肥。此外,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和湖北等省份。
一、高等植物中镁元素的吸收及转运
镁是植物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植株叶片中的含镁量在0.20%(干重)以上,若低于0.20%,就有缺乏的可能。植物一旦缺镁,生长、发育就受影响,使植株瘦小,节间变短,叶片逐渐失绿、变黄,特别是叶脉之间的叶肉细胞失绿,甚至坏死。柑橘、胡萝卜等植物常在老叶脉间失绿并出现均匀的黄绿斑,而维管组织任然保持绿色(图-2)。
植物体内的镁元素,大部分是以多聚磷酸盐、与RNA及ATP结合而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根据植物体内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划分,镁元素属于中量元素,但是植物根吸收镁的速率低以及吸收镁的能力比较弱,这可能与植物对镁吸收的转运蛋白有关。一般认为,当介质中Mg2+浓度高时,镁的吸收属被动吸收,受蒸腾速率的影响;而当介质中Mg2+浓度低时,镁的吸收属主动吸收,不受蒸腾速率的影响。针对挪威云杉对镁离子和钙离子进入根的途经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两个二价阳离子都快速穿过皮层外质体进入内皮层。推测对二价阳离子而言,在皮层中有一个自由的外质体途径。而内皮层对二价阳离子进入木质部是一个主要的障碍。镁在进入植物体内后能随木质部蒸腾流很快向上移动,和钙不同,镁在韧皮部汁液中浓度较高,容易在韧皮部中移动,可从老叶转移到幼叶。
二、镁肥与作物产量关系
根据南方土壤的镁素状况,对20多种作物进行施镁肥肥效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生产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烟草、甘蔗、油菜、大豆、红薯、辣椒、番茄、柑桔、波萝、香蕉施镁肥每公顷分别增产.0、.0、.0、.0、.0、.0、.0、.0、.0、.0kg。研究表明,施镁肥能防治水稻黄叶率,使黄叶率降低20.2%,并以基肥效果最好,施镁肥使水稻返青快,分萦早,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了产量,施镁肥比对照平均增产.0kg/公顷。此外,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也对硫酸钾镁和水镁矾进行了大量试验,主要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和云南等地进行,涉及作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等,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表现效果不一,即使同一种作物其增产效果也有一定的变幅,但总的趋势为镁肥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
三、镁肥与作物品质关系
农产品外观、营养成分、储藏性状、口感性状与化肥施用有直接关系。很多时候,种植者盲目的追求大果和超高产量,大量投入氮肥,忽略其他元素配合,特别是镁元素的忽略,导致果实很大、水分很多,而可溶性固形物、糖分反而跟不上,降低了风味。实际上,作物品质与养分吸收比例、化肥养分结构、施用方式合理有关,健康成长的植物,果才会香,才会甜。在山东肥城桃树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土壤富含可溶性镁及交换性镁(0-20cm含量mg/kg,20-50cm含量mg/kg),但桃果实的品质对镁肥有明显反应,桃园施用MgO50kg/hm2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及Vc(维生素c)含量。研究施镁对日光温室小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镁离子浓度在0-40mg/kg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产量和Vc含量均提高。在福建菜地土壤研究结果表明,施硫酸钾镁与施硫酸钾或氯化钾相比,小白菜NO3含量降低.7mg/kg和52.5mg/kg;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0.30%和0.27%,茶多酚含量减少0.90%和3.63%,咖啡碱含量增加0.31%和0.19%;西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07%和0.57%,Vc含量提高8.84%和7.35%。
四、镁肥的主要生理功能
01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叶绿色是构成植物叶片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虽然叶绿素a和叶绿素b作用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就是都具有卟啉环结构,而每一个卟啉环中心都有一个镁原子,所以镁是叶绿素分子组成的必不可少的结构成分。
02
镁影响着叶绿体基粒垛叠
亚显微结构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镁在叶绿体基粒的垛叠中起着非常贡要的作用。绿藻和高等植物要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完整的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实验发现,如果将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悬浮在含镁的缓冲液内,那么,叶绿体膜在镁离子的作用下,不仅基粒片层界线分明,垛叠有序,而且基粒的类囊体膜之间垛叠得更加紧密,从而更有一利提高光合作用转能效率。相反,如果将同样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置于无镁的缓冲液内,则光合膜系统表现得非常松散,有的杂乱无序,失去光合功能。
03
镁能够调控液泡离子通道
植物液泡膜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离子通道,它们是钙离子和通透性阳离子-选择性的慢速液泡通道和阳离子选择性的快速液泡通道。这两种通道在气孔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受到镁离子调控,当然也受到,包括钙离子、钙调蛋白、蛋白激酶和磷酸梅在内的许多因子的调控。
04
镁影响高等植物叶绿体RNA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除了一些蛋白外,二价的镁离子(作为一个非蛋白因子)对叶绿体RNA的化学稳定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自由镁离子的浓度在叶绿体发育期间一定范围内的提高,可以充分的授予基因专一的mRNA稳定性的调控。
05
镁可以作为逆境胁迫下的第二信使
植物逆境研究方面,逆境信号转导是受多途径调控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模型被提出来。但大致而言分为依赖ABA的信号转导和依赖蛋白激酶的信号转导,也就是在逆境来临时,首先细胞有感知逆境信号的受体,然后ABA和蛋白激酶的含量发生变化,诱发一系列逆境下特异表达的基因发生表达,从而适应逆境。由于ABA引起的反应包括依赖钙离子和不依赖钙离子的反应,前者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存在,而后一种情况下肯定有其它的第二信使存在,而镁正是其中之一。
06
镁影响核糖体的合成
核糖体已在所有植物细胞中发现,它是一种亚细胞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镁离子的存在及其浓度直接关系到核糖体合成以及存在状态,也就直接关系到蛋白质的合成量及其性质。
07
镁影响着DNA的合成
在DNA的合成中,镁更是不可缺少的因子。植物要合成DNA,必须要有DNA聚合酶参加,这种酶只有在镁离子的作用下,才能以单链DNA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底物,合成DNA。所以镁离子影响着DNA的合成。
08
镁是许多酶的组分及激活剂
镁在植物体内和许多种酶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发现跟镁和各种酶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镁是酶的一个组分。2.镁是酶活性的激活剂。3.酶的合成受镁离子调控。
09
镁影响植物体内激素
研究表明,在缺镁逆境胁迫下,植物体中CTK、ABA和多胺等激素含量水平以及其合成酶活力会增加,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其抗逆能力,这种反应对逆境条件下的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10
镁影响植物体内活性氧含量
缺镁胁迫会导致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系统出现异常,使过多电子传递给O2而生成活性氧。活性氧还可通过与膜脂的过氧化链式反应,对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系统造成伤害。所以植物体内缺镁会对植物产生伤害。
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