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醉心育人,辛勤耕耘教坛六十载;
他潜心问道,静心撰写十八部著作;
他专心学术,成果荣获十多项大奖;
他倾心艺术,为艺术奉献所有精力。
名家名片
叶长海
年5月生,浙江温州永嘉人,戏剧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兼中国戏剧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
因为热爱戏曲,叶长海全情投入,一生坚守。也正因为有了这份坚守,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现担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中国特色戏剧学学科建设研究”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戏剧学史稿》《王骥德〈曲律〉研究》《曲学与戏剧学》《戏剧:发生与生态》《读书谈艺》等。曾获首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首届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首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奖等,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文化部“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叶长海教授在《中国戏剧学史稿》中谈到,万历朝的戏剧,是我国戏剧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汤显祖是代表这一时代的最光辉名字。
叶长海教授在《王骥德〈曲律〉研究》中阐明了王骥徳戏剧观中对于诗书画三者与曲的贯通性。他还将王骥徳《曲律》分为声律论、作家作品论和戏曲创作论三个部分。
很多研究戏剧的人,都喜欢精读叶长海所著的《中国戏剧学史稿》,甚至还会写一篇又一篇的读后感。
上海戏剧学院的叶长海教授是“中国戏剧学”的提出者、倡言者,年国家教委将“戏剧学”正式列为二级学科;年国家教育部又将由他主持,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打造的高校慕课《中国戏曲剧种鉴赏》评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当语文老师时结词曲研究专家在高校任教成中国戏剧史专家
叶长海作为中国戏剧史专家,最先提出了“戏剧学”概念,撰写了《中国戏剧学史稿》《王骥德〈曲律〉研究》《曲学与戏剧学》《戏剧:发生与生态》等著作,让大家对“戏剧”及“戏剧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当熟悉叶长海的人,翻看他多本与戏剧有关的著作,调侃他的“戏”有点多时,他总是笑答:“我研究的戏种确实很多,心中有‘戏’让我充满了力量。”
出生于原永嘉县乌牛镇的他,从温州师范毕业后,一直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学、历史、音乐的追求。在学校教书期间,他还参与演唱、诗词创作等相关的文艺活动。直至结识了温州词曲研究专家郑孟津先生,叶长海拜其为师,开启了多彩的“有戏人生”。郑孟津对学生格外挑剔,只收有艺术修养、有文学修养的“双有人才”。叶长海原本就颇有艺术与文学的功底,而且能耐得住寂寞做学问,因此颇受郑孟津喜爱。那几年,师生俩一起学习音乐史和戏曲史,研究永嘉昆曲的声腔,快乐地行走在戏曲学研究的大道上。
年,叶长海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研究生,成为我国首批戏剧类研究生。一篇12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王骥德〈曲律〉研究》更是让他在戏剧戏曲理论研究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使其成为全国首位获得戏剧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叶长海留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大胆提出了“中国戏剧学”这样一个概念,并撰写了《中国戏剧学史稿》,勾勒出了中国戏剧学演变历史的脉络。《中国戏剧史学史稿》通过对数十部有较大影响的中国戏剧史著作系统性研究,探讨了它们在中国戏剧史学史上的地位、影响和赓续、互文的关系;通过对诸位作者所秉持的历史哲学和使用的学术方法进行回顾,试图对既往的戏剧史著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
以“戏剧”与“戏剧学”为切入点建立戏曲理论体系深受学生的喜爱叶长海一直致力于搞学科建设,坚守研古而不泥古,学古而不作古的理念。年,教育部《关于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叶长海主持的《中国戏曲剧种鉴赏》课程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这门课为线上课程,在学习强国平台上一经推广,便受到很多“戏迷”的点赞。该课程是叶长海邀请朱恒夫教授一同设计的,在剧种的选择上,非常丰富,有昆曲、京剧、川剧、豫剧、粤剧、越剧、黄梅戏、藏戏等;在内容讲解上,格外细致,会介绍该剧种的形成和演变历史,阐述剧种的主要艺术特色,分析剧种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向;让戏迷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了解全国各戏曲剧种。
叶长海爱做课题研究,爱在学校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时常以“戏剧”与“戏剧学”这两个专业词汇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脉络,由西方至东方,由古代至当下,梳理两者的内涵以及关联。他这几年潜心研究“汤显祖学”,详述了汤显祖的剧作与昆曲昆山腔、海盐腔的渊源,整理汤显祖的戏剧理论精神,用以启发更多研究戏剧的人建立中国的戏剧理论体系。
无论是上戏的大学生,还是戏迷都很喜欢听叶长海的课程、讲座。他讲的内容深入浅出,非常接地气。当他提及关汉卿、汤显祖,他会用“明朗激烈”等关键词形容关氏的作品;会用“宏通曲折”形容汤氏的作品。当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戏剧家、诗人作比较时,他则会评论:莎士比亚戏剧高扬人文主义精神,汤显祖的戏曲有强烈的批判性,宣扬个性解放。世间只有情难诉,他们的剧作恰恰都长于抒情,可称作“诗剧”。不少学生听了意犹未尽,留言:不管叶教授给我打多少学分,听他的课我最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