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1、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黄绿光
B.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橙光
D.红光和蓝紫光
分析: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答案:D
2、一般来说,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下降。其原因是()
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
B.酶的活性降低
C.气孔关闭,氧释放不出来,抑制光反应
D.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分析: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蒸腾作用也随之增强,以降低叶片的温度。但在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植物为了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造成萎蔫、干枯,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调节,气孔关闭。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氢和ATP,但因气孔关闭造成碳反应所需二氧化碳的供给不足,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减弱。
答案:D
3、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有()
A.C6H12O6、NADPH、ATP
B.NADPH、CO2、ATP
C.NADPH、O2、ATP
D.C6H12O6、CO2、H2O
分析:选项A、D有葡萄糖。葡萄糖是光合作用最终的产物。选项B中有CO2,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光反应阶段,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NADPH和ATP。
答案:C
4、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分析:按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C5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因为在碳反应阶段,一个主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CO2分子与一个C5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C3化合物。如果中断了CO2气体的供应,C5化合物不消耗,其相对含量就会增加,C3化合物不形成,其相对含量就会减少。
答案:C
5、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增加室内CO2浓度
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分析:从温度入手作答: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若增大室内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明显增强,合成的有机物就多,而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就会减少,作物积累的有机物就多。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室内CO2浓度,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也就有利于增加产量。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增强光照同样可以加强光合作用而提高产量。再从光与色素的关系作分析: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对绿光的吸收少而将绿光反射回来。所以,绿光的光合作用效果较差。同样,绿色玻璃盖顶吸收的绿光也很少,而吸收其他的光较多,可能会与绿色植物争夺其他颜色的光。对B项也可联想到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粮食产量比较高和新疆的哈密瓜比较甜等常识。
答案:D
6、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分析: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若在同一时间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则光合作用将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全部利用后还不够,会从外界环境中去吸收CO2,从曲线上看,表现为吸收CO2。同样,当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时候,呼吸作用放出的CO2光合作用用不完,会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在曲线上表现为释放CO2。若两者的强度相等,意味着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在曲线上表现为不吸收也不释放CO2。P点的含义正显示了两者相等的情况。
答案:B
7、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是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
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高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分析:根据实际经验,森林下层植物所受到的光照强度较弱。阳光照射到森林群落的树冠上,上层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红光和蓝紫光,因此,透过上层植物的树冠到达下层植物的叶片时,红光和蓝紫光相对较少。
在森林群落中,上层植物直接受阳光照射,温度较高;下层植物由于所处环境隐蔽,气候凉爽,故蒸腾作用强度较低。因此,森林下层的温度较上层低,湿度较上层高。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对光合作用有利,但湿度较高不是下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的原因。
答案:A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中生服务平台
高考动态励志成长学习方法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