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新归旧农rdquo的自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628/4646344.html
昔日白领返乡归田

借着年轻旅行家

小野人帆帆以及《视周刊》编辑赵赵的推荐,小编有幸认识了一位实践自然农业的农场主——田海平老师。他创办的“新归旧农自然农场”位于山东章丘市相公庄镇时家村村外的一座小山的半山腰,面积不到二十亩,经过三年的经营,已经能够在实现最初的安全食物自给自足愿望的同时,为北京、济南两地的众多消费者提供自然种养的葡萄、禽蛋和猪肉等产品。

田海平衣着朴实、皮肤黝黑、身材精干,看上去俨然是地地道道的农人,不过从农场名字“新归旧农”就可以看出,这位农人并不是村子里土生土长的。其实,年过四十的他在此之前从未亲身务农,曾是京城的高薪白领。可是,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他选择了用自己的积蓄到这座山上来开荒,种葡萄养鸡养猪,也小面积地种些蔬菜,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安全的食物。“干成了可能是一番事业,干不成就当自己提前退休了”,这样的心态显得很平和。而从事事亲力亲为的热情来看,这位昔日白领也的确是在自己从没有尝试过的农业上用足了心思。

在新归旧农自然农场,果园里不打药、不施肥、不锄草、不翻地,“杂草”和土壤中的其他小生物帮助农人静静耕耘土地。猪舍和鸡舍用了自然通风的建筑构造以及发酵床,即便从来不用清粪也没有一点臭味,夏天不用风扇、冬天不加温,没有电灯,一天只喂一次,小鸡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会适应自然的环境、吃糙米等粗纤维食物。“发挥动植物的潜能”,是田海平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当地村民完全不理解这位外来农民的“另类”做法,但是他却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

自然农业,道法自然

田海平曾经在北京参加过韩国自然农业专家赵汉珪的培训课程,随后便坚定地成为自然农业的实践者。那么来自韩国的自然农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小编在这里简要地介绍其中的基本原理。更详细的理论知识,您可以通过阅读《自然农业》这本书来获得(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链接)。

赵汉珪先生出生于年,现任赵汉珪地球村自然农业研究院院长。他曾经数十次访问日本,并在三位日本导师——山岸已代藏、柴田欣志、大井上康的影响和启发下,将导师的业绩与韩国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反复实践,创建了韩国的自然农业。这些行动,既是为了阻止环境继续遭到破坏,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为了挽救日益衰败的农村。

自然农业有五个基本原理:

1、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的耕作和饲养畜禽。要适应经常变化的自然环境,不仅要顾及到自己,还要尊重他人以及其它动植物的基本生存权,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2、所需材料就在身边:不是要人们去用高价购买高科技的生产资料,而是强调“生产食物所需要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足以满足生产需要”。自然农业的技术不高深,任何农民都能因地制宜地应用。

、享乐于生产过程:真正的农民应享乐于生产过程,用亲情热爱自然。让畜禽和农作物靠自身的力量维持生存,激发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激发其固有的潜能。

4、在“0”的位置观察:必须摆脱迄今为止被农学或农业技术认为是常识的束缚,必须把自己放在“0”的位置上观察动植物,这样才能发现其真正的本质。

5、以相辅相成为本: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不应该是无视自然规律的掠夺与胁迫的关系,而应该是以相辅相成为基础的共存共荣的关系。比如,不想让鸡生病,就应该培养健康、抵抗力强的鸡,而不是大量用药;不想除草,就应该利用草和草的竞争,控制不利于农作物的杂草发芽和生长,而不是施用除草剂。

另外,提取出植物汁液和叶绿素的“天惠绿汁”,用中药材发酵制成的汉方营养剂,当地采集的乳酸菌和土著微生物,以及酵素,是自然农业体系当中的五种“基本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于改良土壤、做叶面肥、处理种子、制作堆肥、制作养殖用的发酵床等等,应用非常广泛。所有这些材料,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制作方法和用法,在《自然农业》一书中有详述,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不需要用到什么高科技和高成本,原材料基本都是取自当地的、廉价易得的,特别是一再强调了——微生物一定要从当地采集。

和现代的普通农业中在动植物生病时才大量用药的方法不同,在自然农业中,强调的重点是用一系列的天然方法来培养健康的、抵抗力强的动植物,防患于未然。

与一些国家推崇的大规模单一化农业不一样,自然农业提倡“有畜的复合型农业”,基于东方的家庭式小规模农业特点,种植产生的废弃物可以作为动物的食物,动物产生的排泄物经发酵后就是健康的肥料,尽量形成在地的资源循环。

免耕覆盖,不施肥不除草

在新归旧农农场的种植方面,田海平按自己所理解的自然农法去进行,建立多样性的植物环境,靠自然去维持平衡。果园、菜地里不施肥(包括不施有机肥)、不除草、不打药、少灌溉、免耕覆盖。虽然他没打算按赵汉珪的自然农业去种植蔬果,但以后打算慢慢探索应用营养周期理论和肥料五大要素。

另外,播种时不施肥、果树浅栽,充分发挥种子和树苗本身的潜能,是自然农业中所提倡的。田海平对此也亲身实践,他认同的观念是“不要在作物小时候就无微不至地照顾,而是让它们一开始就经历比较苛刻的条件,长大后才会健康”。这和教育儿童的道理真是一模一样。

在“虫害”的问题上,田海平认为,自然界没有益虫害虫之分,这些说法只是站在人类的角度说的;而站在自然的角度,一切皆是合理的。虫吃菜吃果子,那是为了“消灭不健康的植物”。如果用免耕、覆盖、生草这些天然方法来培育健康的土壤,就能生长出健康的植物,达到自然的平衡,即便有虫,也不会太多,不会造成虫灾——当然,这也就要求消费者对农产品外观不要有太过“完美”的期待。

葡萄园

葡萄架子中间种植了玫瑰、苹果树、苜蓿,杂草丛生

这就是田海平的葡萄园了,葡萄架之间种植了玫瑰和苹果树。其实,这里有一大部分“杂草”是紫花苜蓿和羊毛草,这两种草是特意引种过来的。苜蓿、羊毛草在早春、晚秋时节的生长迅速,别的植物都不生长时,它们却还可以继续发挥“固定太阳能”的作用,苜蓿还能帮助固氮。

在杂草太多时,田海平就会割下一些散乱地覆盖在土壤表层,但杜绝连根拔草。经过不断的覆盖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可明显提高。在北方,农田要达到完全不浇水的目标还是太难了,但是覆盖也能大大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比如,普通农田可能天天要浇水,而对于腐殖质含量高的土,浇透一次水能撑个十天八天左右。

除了保水之外,天然材料做覆盖后,会吸引来微生物和小动物,不知不觉中,它们就能帮助人去“耕地”;长长的草根在土壤中降解后,也能帮助形成自然疏松的缝隙和土壤团粒结构。人通常觉得自己比自然的力量更强大,但其实草根可以扎得很深,人用机械耕地却达不到那样的深度。

原先这片荒山坡上全是生土,经过三年的改良已经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健康的土壤=健康的植物=健康的动物”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将“培育土壤”作为重要基础的农场,还是不多见的。

套袋的葡萄和留给鸟儿的葡萄

有一部分葡萄套上袋,但有一些葡萄却刻意没有套袋,留给了大自然的生灵们。田海平摘了一串葡萄给我们品尝,虽然还没完全成熟但是滋味已经相当浓郁。没有套袋的葡萄中,大多不得不给当地的鸟儿们做了牺牲——“鸟来吃葡萄肯定是有原因的,它们一定会在吃葡萄的同时帮我吃些虫子。”的确,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为什么要把所有果实都据为己有呢?

菜地中,覆盖着割下来的杂草

虽然蔬菜并不作为商品对外出售,但是田海平也种植了一小片自给自足的菜地。菜在陇上种,草在沟里长,草并不会影响菜的通风受光。

菜地里土壤表层覆盖的一层层杂草正在自然地降解,附着的白色真菌生长得蓬蓬勃勃。这撮正在降解中的覆盖物散发出阵阵土腥气,有点像森林中土壤的气味。

今年利用废弃的瓦片搭建的螺旋花园,现在正在种植黄豆、改良土壤,以后准备在这里种草莓。

自然农业养殖:圈养的动物也可以很健康

在养殖方面,田海平则主要是按照赵汉珪的“自然农业”方法来进行。

猪舍内部

猪舍外部结构

猪舍结构设计巧妙,空间宽敞,顶部是带波纹的金属板,北面墙上开窗户。阳光照射到金属板上后,猪舍上层空气受热膨胀,从开口处上升流出,北面窗户则可自然地进风、达到为整个猪舍通风的效果。虽然是5℃以上的大晴天,完全没有风扇,这里的猪舍内部却很凉爽,而且毫不夸张地说一点儿异味都没有。

这里的猪的福利还不止这些,它们主要的食物是玉米面、而且每天都有青饲料可以享用。不用吃药——因为发酵床养殖需要给有益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绝对不可以使用抗生素,否则就把辛辛苦苦建设的环境给完全破坏了。猪们还能够充分发挥天性,在发酵床上拱来拱去、吃经过土著菌发酵的锯木屑。

不过,田海平目前养猪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上图照片中的这一座猪舍),所以并没有养殖母猪育仔。等到未来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了,这样的猪舍可以很容易地复制、扩大规模,到那个时候他也计划按照自然农业的方法,自己来养殖母猪、自己培育猪仔。

虽然目前我国做发酵床养猪的企业很多,但是,田海平强调说,“发酵床”只是自然农业技术当中的一小部分,其实自然农业养猪方法是一个更大的整体——其中包括猪舍的结构和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对于粮食配比的需求、不可以使用抗生素、一天只喂一次、每天要喂青饲料、锻炼猪的胃肠功能,以及规定了一系列母猪和仔猪的管理方式等等。如果只用发酵床却忽视其他方面,那么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用发酵床的意义。

鸡舍内部

鸡舍外观

鸡舍同样很宽敞。虽然是圈养,但是密度也只是每平米-4只鸡,有充分的活动空间。鸡舍的南边全部是通风透气的粗铁丝网,阳光能够照射到鸡舍中的一部分,起到消毒的作用;北墙底部是一个个长方形的小窗户。好多鸡正挤在窗户口乘凉,因为那里的通风效果最好。由于同样有发酵床,鸡舍也是完全没有臭味。鸡舍中搭配了一定比例的公鸡,还安装有栖架。

这样和外界环境相连接的鸡舍,即便是大冬天也不加温,而是充分锻炼鸡自己的抵抗力。其实,这样的锻炼从鸡的“小时候”就开始了。小鸡们刚出生的几天吃的不是精饲料,而是糙米和青草,充分锻炼肠胃功能。普通的养鸡场都会给小鸡加温,而自然农业要求常温育雏。田海平解释说,其实和人们常规的观念不同,雏鸡并不会被冻死,而是会挤到育雏箱角落里、进而导致被压死。所以要设计特殊形状的育雏箱,让箱的整体高度比较矮,角落里的高度要比其他部位更矮。这样鸡不会摞起来,自然不会被压死。普通加温方法育出来的鸡,鸡毛比较长且稀疏,这样的鸡长大后抵抗力较弱、也不耐寒;而自然农业培育的鸡,鸡毛很细密,成年鸡也更健壮。

这里的鸡们一天只喂一次,长得虽慢,却是符合自然原本的规律的。而青饲料需要占到全部饲料的0%。因为农场面积小,无法用自产粮食喂鸡,但南瓜、萝卜、苜蓿等青饲料基本都是自产的。鸡每天吃完食槽里的食物后,就在发酵床上刨来刨去找吃的。鸡舍的发酵床的成分主要是稻草秸秆。鸡粪落在发酵床上后,被鸡们翻到下层,通过自制的土著微生物制剂的发酵,就又变成了有营养的饲料,因此这里的鸡舍其实完全不用清粪(当然,如果想用发酵床垫料做肥料,也可以每年将垫料清理出一部分,但不要全部清出)。

虽然基本按照自然农业的方法来养殖,但是田海平坦言暂未打算自己种粮食作为饲料。如果所有需要的粮食都自己种植,那么成本必定大幅上涨。的确,25元每斤的鸡蛋价格,在济南市区都已经算是中高档水平。目前这个阶段,认可自然农业的人本来就是极少数;如果再有明显提价,消费者也承受不起。

散养VS圈养,大鸡蛋VS小鸡蛋

虽然通过微博的宣传,已获得一群稳定的客户,但是在与消费者沟通方面,田海平还是花费了不少功夫,却还常常被误解。他说,认为“散养的禽畜才能生产安全的食品”其实是种偏见。散养对土地的利用效率较低,管理不当的话会产生污染,虽相对安全,但并无法防止所有的病害。

拿养鸡来说,自然农业的圈养一样可以给鸡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提供安全有营养的饲料,并配有一定比例的公鸡,同时满足鸡的沙浴、扒食、栖高等天性。并且明显的优势是利用发酵床达到零污染零排放——不需要冲洗粪便,节省了大量水资源,同时不产生异味,杜绝了空气污染。新归旧农农场的生活区和养殖区仅仅是一墙之隔,就是对其“零污染”最好的证明。

田海平认为,现在绝大多数“散养”只是一种“概念”,鸡虽然能到处跑,但是土地上光秃秃啥都没有,鸡无法从土地上获得腐殖质、昆虫和青草等食物,而且因为散放在外,鸡蛋是会有损失的,生产效率较低。

而“小鸡蛋比大鸡蛋好”,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说法。其实不管鸡的品种是什么,只要运用自然、健康的方式去养殖,一样可以生产安全的鸡蛋。田海平也算是对这样的偏见妥协了,选择了饲养能产“小鸡蛋”的土鸡。但直接后果就是——土鸡比蛋鸡的产蛋率较低,成本上升。也难怪,为了找到现在这样相对清洁的环境,新归旧农农场的位置偏远,消费者较难亲自前往参观,因而容易坚持自己的想法。农场不得不在品种选择上“顺着大家的需求”去做。

工厂化的笼养鸡效率高,但是肯定不安全;散养鸡相对安全,但是效率较低。而自然农业的养鸡方法则兼顾了效率和安全,且杜绝了污染。其实,控制一定密度并提供一定设施的圈养条件下,鸡仍然能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天然习性也基本不会受到压抑。

本文版权属于有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lumuqibdf.com/afhhy/18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