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老陕闲ldquo扯rd

01

秦人.秦面趣

关中第五怪“扯面像裤带”,咥一碗扯面,那叫个“颤和”。一条面长cm、宽3-4cm、厚0.2-0.3cm,又长又宽又厚。“碗”叫老碗,“海”碗,碗口直径20cm,深15cm。有“碗比盆大”,似盆是碗,即“盆碗”。国家标准没有“它”,称“非标”碗,有“大、重、厚、笨”特征。一般人或南方人的一顿饭也就是二根半,而关中汉一顿饭,轻轻松松的四根半。碗重3.8,面四根半重1.4,一老碗面重5斤多。吃饭时单掌托碗,另一手拿着筷子、手心里还夹着一头大蒜,一口面一瓣蒜,“吃面不吃蒜,味道减一半”,有櫈子不坐圪蹴着“咥”。扯面的条长、宽、厚,但是在关中人口中很少咀嚼,看关中汉吃“像”:脖子的一个抻缩,机械运动的一个往复,呼噜噜吞进口中,一条面从头进口吸入尾(2m多长),不带喘气,并发出60dB以上男人特有的吸溜声,看的人眼喰肚饥心发慌,看的南方人目瞪口呆。呼呼噜噜一碗面,再来半碗煮面的汤溜溜缝,“原汤化原食”,吃饱喝足站起来一挺腰,饱嗝一打,拍拍肚子,啊真舒服!南方人看了这付吃“像”心问:“似盆是碗能拿动?吃一口面不会憋着?肚子能装下吗?面熟吗?”“哈哈,没啥!不重!气粗!盛哈!吃到肚里都熟啦!”。

关中食物丰饶。民谣曰:“老陕饭碗特别大,面条菜肴全盛下,一碗能把沟填满,老碗会上把话唠”,关中农村,人们喜欢在夏日黄昏晚饭时,召开“老碗会”,每到晚饭时节,家家男人披着外衣,端着老碗,拿着筷子,手心里握一头大蒜。大家汇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圪蹴在地上,咥着谝着,张家媳妇李家汉,婆娘歪咧男子怂,屋里炕头家外牛,村里姑娘城里汉,荤的素的,逸闻趣事。你说她笑,边吃边谝……。这就是关中地区“食文化”的缩影。

扯面,又名biangbiang面的“biang”字音,应该取之于面条在成型过程中发出的声音而得名。面条抻长过程中弹击在“油案”上发出的响声,声压级在60dB左右,介于“呯呯”与“叭叭”之间响度,陕人取之中间音频在人耳蜗产生的共鸣,称为“biang、biang”面。关中故曰“长安”,长安城中的“吃”家文人墨客,就扯面过程中发出的音符,独创了biang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左边丝,右边丝,中间加个言老师;左边长,右边长,中间坐着马大娘;心字底,月字旁,抓把土,盖间房,画个金勾挂裳。”的biang。称扯面为面。

同音的biang字有十几种写法和阐述,较有名的掌故与穷秀才进京赶考有关,但无从考证。更有颂扬老陕真爱扯面的情怀。“八百里秦川尘烟滚滚,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捞一老碗biangbiang面喜气洋洋,没有油泼辣子调醋嘟嘟囔囔。”

02

扯面“个性”

上下拉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lumuqibdf.com/afhzz/11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