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研共修走进家庭生物实验室十七中学初

白癜风在线诊室 http://m.39.net/pf/a_7357147.html

家庭生物

shengwu

实验室

初一学年生物组家庭实验探索

突然的疫情虽然阻止了学生进入生物实验室的脚步,但初一生物组全体教师在课堂上坚守落实实验操作教学的理念。开展生物家庭实验的探索,给学生提供了更具特色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感悟生活,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生物体验环境。

结合教材精选家庭小实验主题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大多数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课本或者网络,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课堂时间,课下的时间较少,而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的影子,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十分丰富,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灵活方便地展开实验。

初一生物组精选家庭小实验选题,既有教材上的内容,又结合教材延伸到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选择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惑,有进一步认知欲望的问题,教师藉着学生求知欲与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现象及规律。

紧跟线上教学进度完成家庭小实验

将课本上“死”的生物知识灵活转化为生活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本学期生物教学为七年级上册,由于新冠疫情频发,线上教学时间占学期教学三分之二,初一生物组紧跟教学进度,线上教学期间完成了几个家庭小实验。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番茄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家家必备,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设计观察和品尝番茄果实完成家庭小实验。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番茄果实的结构,有果皮、果肉、种子及果肉内一条条黄白色的筋络。让学生撕下番茄表皮观察,拉动其表皮,是柔韧还是脆弱?接着让学生品尝,提问: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他们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果皮不易嚼烂,说明组成它的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壁较厚;而果肉汁多、味甜、易嚼、,说明组成它的细胞壁薄,液泡疏松。再观察果肉中黄白色的细丝,猜测它的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在此基础上观察白菜叶、橘子等的结构,加深对器官的理解。

2.种子的结构

家庭生物实验中生物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实验的认知与操作,能够更深刻地消化生物知识。在讲解《种子的结构》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天,第二天进行观察,学生很有兴致学习本节内容,他们认真观察自己选择的种子的结构,特别是子叶的数目,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学生会将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探究了西瓜、苹果、梨等能够得到的各种种子类别,相互交流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大大地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

3.植物种子的萌发

在学习到《植物种子的萌发》这一问题时,初一生物组的老师在线上镜头前结合种子的萌发过程,为学生讲解示范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得到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作为作业在线提交。同学们兴致勃勃,积极反馈自己在家做实验的视频、照片、报告等,除了水、温度、空气书中已给条件,学生还设计了茶水、阳光、土壤、生理盐水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体会到了科学实验不是只能在实验室进行,而是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的。科学思维开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指导学生的生活,也让老师们体会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所在。

种子萌发后,引导学生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欣赏植物从萌芽到长大之后的不同景观,让学生了解到课本上本没有或者是很生硬的知识,在实验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4.观察植物体内运输的结构—导管

教师提供了实验示例:植物通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选用的材料是芹菜和红(蓝)墨水稀释液,实验步骤就是将芹菜的一段带有一两个叶片的叶柄插入红(蓝)墨水稀释液中一段时间,可以明显看到芹菜叶柄出现红(蓝)色线即是芹菜的导管,叶片上也出现了叶脉中导管的纹路。

学生反馈回来的实验很成功,我们又通过评语引导学生将叶柄横切纵切进行进一步观察,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水分在茎内运输的结构—导管。

5.发现身边植物茎上的顶芽和侧芽

学生对自然界春天万物复苏的现象很熟悉,但原因更多的是想到种子的萌发,却对植物茎上的芽缺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lumuqibdf.com/afhzp/16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