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大火是影响全球大气组分和驱动气候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热带雨林区域在降雨减少、湿度降低时,较易发生火灾,对当地人民生活、空气质量、植被资源、野生生物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森林大火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并可能发生在历史上不常见火灾的区域。例如,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自年9月至年3月,发生了该地区史无前例的森林大火,影响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以上(图1),诱发了极严重的经济损失、空气污染和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特别是澳洲东部区域,历史上并未发生过严重的森林大火,然而自年11月开始,大火快速蔓延,造成当地将近6万平方公里的桉树林被毁。结合燃烧植被的含碳量,折算得到本次事件澳洲东部燃烧损耗的碳总量为.9Tg。
图1.澳洲森林大火(a)发生区域的初始燃烧时间,(b)澳洲北部和东部每日的燃烧面积,东部区域累积的燃烧面积
由于森林大火燃烧排放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利用卫星遥感的气溶胶数据能够追踪大火排放物质的传输路径(图2)。结合HYSPLIT物质传输模式,发现在风场的作用下,澳洲东部大火释放的气溶胶向东移动,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穿越太平洋,期间能够经过南大洋北部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区。这些区域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主要受到痕量元素铁的限制,当气溶胶中的铁元素随沙尘沉降进入海洋时,能够显著促进这些海区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
图2.澳洲东部大火后(a-e)一周时间的风场和气溶胶指数分布,以及(f)利用HYSPLIT大气物质输运模式,模拟气溶胶颗粒的传输分布概率图
利用卫星遥感叶绿素数据,观察到在南大洋北部海区,在澳洲大火气溶胶经过后的数月时间,海洋叶绿素较气候态增高3倍以上(图3)。通过比较时间序列,发现叶绿素增长发生在气溶胶提升之后,且叶绿素变化相对更为持久。选取南大洋开阔海域叶绿素增加最明显的区域,利用叶绿素变化量与对应混合层深度数据,估算本次事件海洋浮游植物吸收的碳总量为.2±83.5Tg,约占陆地燃烧损耗碳量的47.4%。由于本计算中未考虑近岸叶绿素的增加,以及气溶胶向其他海域飘散促进的初级生产增长,因此海洋总体吸收的碳量将高于本次估算,证实海洋能够有效减缓极端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图3.年12月至年5月澳洲东部海域(上)叶绿素异常平均与对应气候态分布图,(下)叶绿素增加最显著区域的气溶胶指数、叶绿素时间序列,阴影代表对应气候态时间序列。
引用:
Wang,Y.,H.-H.Chen,R.Tang,D.He,Z.Lee,H.Xue,M.Wells,E.Boss,F.Chai(1),Australianfirenourishesoceanphytoplanktonbloom.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doi.org/10./j.scitotenv.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